UFC近日豪掷3.75亿美元,终于了结了一场纠缠十余年的法律纠纷。这场马拉松式的诉讼始于UFC快速扩张时期,如今终于画上句号。
时间回到2010年代初期,UFC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黄金时期。当时赛事不仅通过付费点播和现场门票实现双线盈利,还成功吸引了锐步和魔爪饮料两大重量级赞助商入驻。这项曾经小众的综合格斗运动,正在UFC的推动下逐渐走向主流体育舞台,其商业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随着UFC商业版图的扩张,争议也随之而来。当职业拳击手们动辄获得数百万美元出场费时,UFC选手们开始质疑赛事方的高额抽成模式。2014年,由康李、乔·菲奇和内特·卡利三位知名选手牵头,对UFC及其母公司Zuffa提起了集体诉讼(即Le v. Zuffa案)。他们指控UFC通过严苛的合同条款限制选手自由,其垄断行为阻碍了综合格斗运动的健康发展。
面对诉讼,UFC选择了大多数大公司的常规应对策略:通过经济补偿寻求和解。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这场谈判竟然持续了整整十年之久。直到2023年上半年,内华达州法官理查德·布瓦尔才最终批准了这项创纪录的和解方案。
这项和解协议不仅涵盖了Le v. Zuffa案,还包含了凯建·约翰逊等选手提起的另一起诉讼(Johnson et al. v. Zuffa, LLC)。根据协议,在2010-2017年间参赛的MMA选手将获得其总报酬32.7%的补偿,外加每场比赛14179.33美元的固定赔偿。扣除相关费用后,选手们实际可分得约2.51亿美元。
从今年9月起,这笔巨额赔偿将陆续发放给1100多名符合条件的UFC选手。其中,蜘蛛人安德森·席尔瓦预计将获得超过1033万美元的最高赔偿,而嘴炮康纳和十字固女王隆达·罗西分别能拿到约900万和600万美元。令人关注的是,包括李景亮在内的9位中国选手也在赔偿名单之列,他们预计将获得1万至10万美元不等的补偿。
从职业体育发展规律来看,几乎所有成功的体育联盟都会经历从竞争到垄断的过程。NBA、NFL等成熟联盟的成功经验表明,保持联盟与运动员之间的利益平衡至关重要。当商业价值快速增长时,如果选手收入未能同步提升,矛盾就会激化——UFC此次遭遇的困境,与NCAA、WNBA近年来的劳资纠纷如出一辙。
这场天价和解不仅标志着UFC选手维权行动的胜利,更为体育产业敲响警钟:在商业扩张的同时,如何平衡选手权益、市场发展和监管要求,将成为UFC等体育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。
Copyright 2024 米兰体育· (中国)官方网站 - AC MILAN All Rights by 米兰官网